清晰化 + 筛子
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是“你随便,我就随便给你”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最常用的“过滤器”就是筛子。使用筛子有一个前提:你必须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、不想要什么,才能选择适合的筛子。乍一看,这似乎是废话,但如果你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利用筛子或原则来规避错误,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。
举例说明:
当你问一个人“想要吃什么”时,他如果总是说“随便”,那么他的世界很可能会被各种外卖、小吃和垃圾食品占据。如今的商业很发达,商业背后的算计也很缜密,那些没有过滤器的人会轻易被这种商业算计所俘获,沦为公司财务报表小数点后的一个数字。
摆脱的方法很直观,就是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。例如想要健康,光这一条你就筛去了大多数可选项,留下的选择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样:新鲜蔬菜、肉蛋奶,没了。但我知道你其实是想要健康的同时还要好吃。比起健康这种需要长时间维持的状态而言,短时间的刺激你更想要。所以这时候你真正想要的是,即健康又好吃的食物。这是一个双层筛子。我们知道筛子越多,剩下的选项就越少。如果你将这两个筛子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来发给AI,让其帮你提供选项,他就能帮你找出即健康又对味蕾有刺激的食物选项。大概率是肉蛋奶 + 强刺激调料的组合,如花椒、柠檬、黑胡椒、大蒜、香芹,加蒸煮的烹饪方式。
如果你仔细分析上面的过程,其实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再到具体实现的过程。健康是抽象的状态,好吃是抽象的感受,肉蛋奶是具象的食物,刺激味蕾是好吃的具体实现路径,调料和烹饪方法则是具体的实现方式。抽象状态下是没有选择的,你会手足无措,不知道该干什么;具象化基本等同于可选择、可行动。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的底层原因:他们都停留在事物抽象的层面。
如果你对上面的筛子灵活运用,就会发现它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复杂系统中的选择和决策。